福建这里,千年古城正风华

2023-08-09 23:43:00 来源:福建日报

这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是福建之“建”的由来;

这里,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和1800多年的建县史,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千名进士县和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存留有4处国保单位、4处省保单位、18个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完整保留千年大气的古城格局;

这里,是朱子理学的正统发祥地,朱子后裔世居于此,朱子理学正是在此呈燎原之势蓬勃复兴;


【资料图】

这里,是北苑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全国唯一一个涉茶国保遗址“北苑御焙遗址”,成就了中国茶文化的巅峰。

坐拥丰厚文化宝藏的她,是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成为全省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

这里是——建瓯!

建瓯鼓楼(林仁华 摄)

古城“归来” 守护千年文脉

“千年建州•理学名城”,这是建瓯市赋予城市发展的品牌定位。

今年4月,历时9个多月的精心修缮和改造提升,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迎来阶段性成果展示,打响了古城保护的第一枪。

在建瓯作为州府时期,这里达官汇聚、市井繁华,落成了二程夫子祠、刘氏五忠祠、胡文定公祠等理学名家祠,还有万寿宫、尚书井等多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是建瓯最具建州风貌和建宁府格局、保存最好的古街区,也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对其进行修缮提升,既是回应群众所需所盼的民生工程,更是寻根寻魂的文化工程。在街区生活了几十年的市民陈海银说:“我今年72岁,在这里成长、结婚、生子,街区内到处都是回忆。曾经的老街区不仅是建筑老,基础设施也破旧,现在变得不一样了,更有味道,也更加整洁美丽。”

正如陈海银所说,街区虽已焕新,但步入其中,仍宛如穿越时空,象鼻拱、撑拱、雀替、花窗……一件件历史建筑木构件都得到精巧还原,承载了朴实生动的城市记忆,尽显古建州的灼灼风华。

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魏剑生 摄)

这一感受,来自建瓯保护修缮历史文化名城所秉持的“修旧如旧、保留个性”的理念原则。

为了让历史文化街区保留原汁原味,确保风格不走偏,建瓯组建专家评审组,并对保护区内建筑的风貌、质量、年代进行全面梳理评估,设立了建筑实体和构件工艺两大样板制度,确保从工程管理和质量体系上抓住老街区的“风骨”。

如今,漫步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看到的,是青砖墙、木栅窗、石板路;触摸的,是木雕、砖雕、马头墙;述说的,是这座城市渊源有自的历史;留住的,是每一个建瓯人的悠悠乡愁……

建瓯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魏剑生 )

三十六条棋盘街、七十二条经纬巷构成了建瓯古城的基本格局。古城建设,大有可为。除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外,围绕“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定位,建瓯市还谋划了包括文庙片区、东岳庙片区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项目12个,总投资48.5亿元,涉及范围117.3万平方米。

发挥“历史文化”这一最为独特和深厚的天然优势,建瓯正努力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抒写雅韵,蝶变归来。

朱子“归来” 建设“理学名城”

“闽江上流建州府,理学名城有温度;建溪唱诗芝山和,满城春风人舒服……”在建瓯原创方言歌谣《理学名城谣》中,稚嫩的童声唱出了对家乡的深深爱恋。

理学名城,一张独属于建瓯的新名片。在建瓯市理学片区保护与活化项目暨五经博士府朱文公祠修复开工仪式上,中国朱子学会会长、厦门大学原校长、朱熹第28代裔孙朱崇实表示:“朱熹是中国的,朱熹是福建的,朱熹更是建瓯的。”

诚如朱崇实所言,朱熹与建瓯紧密而不可分割。建瓯不仅是朱熹少时成长地,更是朱子文化的正统发祥地。在建瓯的铁井栏、磨房前、紫芝街、胜利路一带,还存有五经博士府、刘氏五忠祠、艮泉井等朱子文化遗迹,近年还先后发现了朱熹所撰的《御制翻译易经》、刘珙墓神道碑等朱子文化遗存。

背靠着丰厚的朱子文化资源,如何将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建瓯成立朱子文化和文旅产业工作专班,印发《建瓯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方案》等,从深化拓展朱子文化“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项工程入手,建瓯市谋划项目21个,包括修复重建五经博士府、环溪精舍、朱在墓、朱子家祠等理学文化建筑,建设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开展朱子祭祀、建州论坛等活动。

建瓯文庙,原为“建宁府文庙”,位于建瓯城内东北隅,是八闽府级孔庙之冠。(魏永青 摄)

对于朱子文化的传承,建瓯市以“朱子文化进校园”为重要抓手。一进入建瓯市朱子小学大门,就可以看到以朱熹铜像为核心区域的“朱子园”,园内长廊一侧的墙上镶嵌了与朱熹有关的浮雕和书法作品,还有六道融入“朱子文化”的紫阳芝苑、紫霞流芳、东园雅径等典雅景观。

打造朱子校园,建瓯朱子小学有着天然的优势。学校西面毗邻与朱熹颇有渊源的建安书院与艮泉井,西北面曾是朱熹的博士府。以传承“朱子文化”为突破口,学校充分挖掘朱子当年在建瓯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将“朱子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有教材、有备课、按计划实施课程。在“朱子文化”的指引下,还开展了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审美教育、书法教育、经典教育等,让学生充分浸染在朱子文化之中。

担任学校“朱子文化小导游”的学生蔡可勋说,身边的同学们不仅受朱子文化影响很深,更以朱子为荣:“很高兴能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朱子文化和我们朱子学校,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建瓯的朱子文化发扬光大。”

这些年,随着“理学名城”名片的日渐响亮,建瓯已成为诸多美术大家和爱好者的创作胜地。今年年初,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范迪安的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走进建瓯,开展为期5天的“画千年建州 绘理学名城——中国著名油画家走进建瓯采风创作”活动,创作了百余幅美术作品,“沉浸式”感受建瓯“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当前,建瓯市正加快朱府、朱庙、朱林(朱在亭)等朱子文化遗存的物化进度,让朱子文化在千年建州再放光彩。

雅韵“归来” 文化融合发展

文化,最能探明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在建瓯这座古城,文化是最为鲜明的旗帜。

在位于双龙戏珠酒业的建州特色文化示范基地,可见根雕、刻字、书法、砖雕等各类建瓯特色文化。建瓯的文人雅士们常聚于此,泼墨论诗作赋,传承颂扬着悠远的建州文化。今年3月,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授予全省58个省级新时代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建州特色文化示范基地便是其中之一。

在基地书法室,一块写着朱子理学核心思想的“格物致知”牌匾悬挂其中,砚台、笔墨等文房四宝一应俱全,满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正在创作的建瓯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徐健表示:“有了这个基地后,我们经常组织书法家在这里创作以‘建州文化’为主题的书法作品,这不仅是展现建州文化的重要平台,更有助于弘扬建州文化。”

建州有文化,绵延千古长。今年是“建州文化宣传年”,建瓯市通过在示范基地内不定期开展文化展演、展览、非遗展示和教学培训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推动建州特色文化题材创作,推出一批阐释建州文化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具有现代精神的舞台艺术、书法、刻字、根雕、摄影作品等,促进建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今建瓯全市已经成立9支建州文艺志愿服务队,下阶段,还将选树一批建州特色文艺示范基地。

建州文化的范畴很大,其中的竹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不仅构筑了建瓯的精神生活,更通过“强一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化出强大的经济价值。

建瓯是“中国笋竹之都”,现有竹林面积163.5万亩,毛竹面积、立竹数、竹材和鲜笋产量均居全国县市之首。图为游客在千竹园旅游观光。(魏永青 摄)

——以竹富民。

竹之于建瓯,是“半城山水半城竹”的生态家园,也是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更是产业富民“节节高”的美好希望。

山水如诗,竹海碧浪,万顷翠色入眼帘,这是“中国笋竹之都”建瓯的竹林景致。在优质竹风景的基础上,建瓯市深入挖掘竹文化,打造“建瓯 竹·居城市”概念,引进北京中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到建瓯调研推介竹桥、竹亭、竹馆、竹屋等竹文旅、竹建筑新项目,在衣、食、行、游等全方位体现竹元素文化内涵。

在整合文旅资源提升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建瓯积极以打造文旅基地推动竹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推动房道“千竹园”项目、迪口镇郑魏省传统村落“竹林定向培育、竹笋粉加工应用、竹空间精典古民居康养民宿”等竹三产融合发展项目,促进竹居城市、竹海古镇等竹文化项目落地,全力打造千亿竹产业集群龙头。

——酒之宝库。

建瓯是千年酒城,也是“中国东南白酒名城”。到建瓯来,如若不尝一杯酒,便不能品味其洒脱豪放的“另一面”。

建瓯酒文化起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昌于明清,历代皆有名酒产出,在建瓯小桥曾挖掘出土“觚”“提梁卣”等一批商代青铜酒器。近年,建瓯市主动融入“福”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发展“福酒”文化,组织一批文人学者、民俗专家对建瓯三千年的酒文化进行挖掘,编撰出版了《建州酒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瓯酒史、酒事、酒具、酒话和酒企等;传承、保护、利用好“福矛窖酒酿造技艺”“黄华山乌衣红曲‘三冬老’黄酒酿造技艺”和“黄华山‘米烧’白酒酿造技艺”等3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去年,建瓯市由国资主导组建福酒股份公司,建立福酒研究院,推出具有福建独特山海生态风味的“福酱”新品,争创“中国山海酱酒之乡”,先后举办了首届福酒高质量发展峰会、“福酒”品鉴会等,全力打响“福酒”品牌。

地处建瓯市东峰镇的百年矮脚乌龙茶园是台湾青心乌龙茶的祖籍地(魏永青 摄)

——茶之圣地。

建瓯是北苑贡茶的故乡,也是全国重点茶叶产区、全国乌龙茶主要生产基地,“北苑贡茶”更是中国茶的最高水平和巅峰所在。行至建瓯,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三两茶具,围坐饮茶。品茗探茶香,是建瓯人最具风韵的日常。

但建瓯的茶,不仅是“柴米油酱醋茶”,更是“琴棋书画诗酒茶”。2021年,建瓯市打响“千年建州·北苑贡茶”品牌,研究制订了北苑复兴行动“1+5”计划,从遗址活化、讲好历史、振兴茶业、茶旅融合、对外交流等五个方面发力,复兴北苑文化,打造中华茶文化圣地。

建瓯的“北苑御焙遗址”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涉茶国家级文保单位。去年,北苑御焙遗址列入第二批省级遗址考古公园,完成10万㎡文物考古调查勘探。

刻于北宋时的北苑御茶园“凿字岩”摩崖石刻,位于建瓯市东峰镇焙前村,岩高约3米,长约4米,为北苑茶园纪事文,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魏永青 摄)

北苑文化活化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成北苑贡茶文化中心,恢复北苑贡茶古法制作,加快北苑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宋式点茶技艺、北苑喊山、北苑开畲列入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续开发了茶神张三公、建盏等文创产品,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展现北苑文化魅力。

古今雅士唱之不衰的竹、酒、茶,早已深深嵌入建瓯人的基因。现今,作为支柱产业,三者更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财富,2022年建瓯市竹产业、酒产业、茶产业产值超百亿,竹酒茶文化正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

古城永续,历久弥新。有着千年文化气韵涵养的建瓯正全面“归来”,不断朝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迈进。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